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辣椒原产美洲,明末
四川的饮食文化里,辣味占据了一席之地,这背后的原因,与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紧密相连。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川河流众多,湿气较重,而辛辣食品能够加速血液循环,有效驱寒除湿。此地百姓的饮食习惯有别于北方的咸味,也不同于东南地区的甜酸味。
辣椒,味道辛辣,性质温热。它有着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燥湿的药效。这种被称为番椒的食材,原产于南美洲,自明代传入中国。关于辣椒在四川的早期历史,有一种说法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贵州、湖南一带开始有吃辣椒的记录,而在道光年间,辣椒的食用才真正普及。虽然辣椒在中国境内是较晚传入的,但却成为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香辛料使用历史悠久,其中植物类香辛料尤为丰富。生姜、大蒜、花椒、茱萸、葱、胡椒等都是常见的植物类香辛料。在晋代,常璩所编撰的《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这无疑证明了川人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吃辣的习惯。
茱萸,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植物,分为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其中,食茱萸在辣椒传入中国前,就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提及的茱萸,便是吴茱萸。而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自古崇尚的“三香”。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曾描述到当时四川苗圃里已有茱萸的栽种。
那么,如何食用和配制这些茱萸呢?一种方法是将食茱萸果实熬成膏状,作为牛羊猪肉菜的调味料。也可以用整粒茱萸做羹臛的调味料,或者做酒的调味料。甚至,《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四川人用食茱萸制作辣米油的方法。
由于茱萸的处理工序较为复杂,当明代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后,因其种植、贮藏、加工和食用的便利性,辣椒逐渐取代了茱萸在川菜中的主导地位。虽然茱萸退出厨房舞台,但它的历史地位与对川菜的贡献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