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成分变化原因大因远古陨石碰撞
【科技新发现】近期,科学家们在对地球形成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他们发现,远古陨石的持续撞击可能改变了地球的化学成分,使得地球的成分与形成地球的岩石存在显著不同。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遥远的宇宙时代,由于引力的牵引,大量的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新生地球。与此来自陨石的放射性以及持续轰击新生地球的热量,足以融化重物质并使其向下沉积,最终形成了富含铁的地核,外侧则是由岩石构成的地幔和地壳。
在地球形成的原始物质中,有一种叫做“顽辉石球粒状陨石”的物质,其同位素成分与地球非常相似。科学家们发现,与顽辉石球粒状陨石相比,地球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硅、钾和钠的含量较低,而镁、钙和铝的含量较高。
为了揭示这一谜团的答案,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太空中心的行星科学家阿斯玛·邦吉巴尔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模拟加积岩石对地球形成的影响的实验,他们发现新生地球的热量促使岩石构成地壳,其中富含硅元素。计算机模型显示,多次的宇宙碰撞可能导致年轻地球的表层地壳形成粉末并逐渐脱离地球,这导致了地球硅元素的流失。
陨石撞击地球产生的热量也使得钾、钠、钙和铝等元素气化并脱离地球。而更多的钙和铝元素则浓缩并返回至地球。邦吉巴尔表示,陨石碰撞导致的热量损失并不确定,但可能是体积较大、非常炽热、运行速度很快的陨石所引起的。进一步揭示陨石碰撞过程将有助于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这项激动人心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奥秘。从球粒状陨石到地球的形成,再到陨石碰撞对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科学家们正逐步揭开这神秘面纱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发现不仅让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宇宙和行星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项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地球形成的奥秘。